我们的想法是设计一个与爵士乐相结合的建筑。爵士音乐是即兴创作和找寻出人意料的惊喜的过程,而建筑则试图减少偶然性,对事物进行规划建造使其得以长存,因此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很有挑战性。另一个问题是怎样让一座新建筑成为巴塞尔老城已经成熟的城市结构的一部分。在调研时我们发现,尽管几百年来这个地块上的建筑几经变迁,城市的规划却始终保持不变。所以我们决定相信这一"建筑学发现",在既有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体量。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形体和一个位于中心的庭院。
围绕庭院,我们组织了建筑的内部流线。
取代了复杂建筑物内部简捷高效的处理方式,这样产生的变幻的路径,创造出各种各样偶然的相遇。我们希望在建筑内部创造一条连贯的路线,从多用于私人练习的排练室开始,到可以与其他人相遇的走廊,最后在人们产生交流的庭院达到极致。
由于建筑的内部空间规划在一开始并没有固定,我们需要了解学校和音乐家们特别的需求。但在调查时我们意识到完美的排练室设计并不存在。有的人喜欢在教堂表演,有的人喜欢在车库演奏,有的人则喜欢在自家客厅里表演。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光线和舒适的私人氛围的需求。因此我们没有设计灵活可变的房间,而是提供了不同大小,不同声学效果的房间供音乐家选择。
三个特别的录音-表演室---一个有木质主体和凌空声学天花板的吸声房间,一个配有专业录音室的内向的表演室,以及一个作为面向城市的界面对公众开放的爵士俱乐部,让这个拥有50间不同的排练室的多彩的大空间变得完整。
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因为声学要求变得独特而丰富。因为声学的考量,几乎需要在建筑里建造另一座房子,声学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形态。
尽管没有两个相同的空间,内部设计的一致统一使得外部变化的体块趋于和谐,也使建筑有了其独特的个性。
将庭院看作城市的一部分的做法让这个项目有了它独特的气质。校园一词最初的意义是田野,空地,这一意义从社会层面和空间层面得到了实现。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结合,将建筑和城市连接的同时也将校园和社会联系起来。